2025, 34(17):1-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1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 取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 两组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牙齿敏感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牙齿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咀嚼功能改善优良率 (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修复后1周及1、3个月牙齿敏感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美观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口腔正 畸联合修复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畸形患者的咀嚼功能,有利于降低牙齿敏感发生率,减轻疼 痛程度,且修复后患者对牙齿美观的满意度较高。
2025, 34(17):5-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2
摘要:目的 探究上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患儿的效果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 1月-2024年6月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 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参考组采取上牙合垫舌簧矫治器治疗,试验组采取上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比较两 组头影测量相关指标、美观度、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 下齿槽座角及下颌平面角均优于参考组(P <0.05);试验组治疗后面部对称性、侧貌突度及唇齿关系评 分均高于参考组(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考组(73.33%),复发率低于参考组 (P <0.05)。结论 上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患儿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颌骨关系和面 部美观度,且复发率较低。
2025, 34(17):9-1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3
摘要: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及 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包河区门诊部收治的80例 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用传统固定矫治器,观察组采用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微笑美学指标、前牙咬合关系改善情况、面部软组 织侧貌美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微笑时上切牙暴露量、微笑弧匹配度、牙龈暴露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中切牙倾角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侧 面像鼻唇颏协调性、侧面轮廓流畅度、下颌线条自然度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 固定矫治器比较,隐形矫治器矫正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前牙咬合关系及微笑美学 指标,从而提高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美学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3-1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4
摘要:目的 探讨在成人轻中度牙列不齐患者中应用数字化隐形矫正技术对其牙齿移动效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轻中度牙列不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固定矫正,观察组行数字化隐形矫正,比较两组牙齿移动效 率、牙周健康指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6、18、24个月时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移动效率均高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2、24个月时PD、PLI、GBI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 在成人轻中度牙列不齐患者中应用数字化隐形矫正技术 可有效提高牙齿移动效率,改善牙周健康,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7-20.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5
摘要:目的 分析仪器量化分析与美学评估法对隐形牙套正畸治疗患者面部软组织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诊的160例牙颌畸形接受隐形牙套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隐形牙套正畸治疗,对照组应用面部轮 廓手工测量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仪器量化分析与美学评估法,比较两组面部软组织角度、美学效 果、美学分析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鼻唇角、颏唇沟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测量标注时间、测量时间、结果分析时间、生成报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隐形正畸治疗中应用仪器量化分析与美学评估法测量能为矫治参数调整提供精准的软组织 角度数据,从而有助于恢复面部软组织相关角度和提高美学效果,同时缩短相关美学分析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21-2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6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口服异维A酸联合射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5年1月-5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每组29例。 A组给予异维A酸口服治疗,B组给予异维A酸口服联合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痤疮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不 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2、6周后GAG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 (P<0.05);B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A组(75.86%)(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低于 A组(24.14%)(P<0.05);两组治疗后DLQI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复 发率(3.45%)低于A组(24.14%)(P<0.05)。结论 在中重度痤疮患者中应用异维A酸口服联合射频治疗 的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有效减轻痤疮严重程度,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复发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良好。
2025, 34(17):25-2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7
摘要:目的 分析痤疮挑刺联合红光照射及美洲大蠊湿敷治疗对老年肛周反常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参数 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2022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肛周反 常性痤疮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参照组接受痤疮挑刺联合红光照射治 疗,观察组接受痤疮挑刺联合红光照射及美洲大蠊湿敷治疗,比较两组皮肤生理参数、皮损评分、临床疗 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紫质指数、红斑指数、血红素、经表皮失水率、皮脂分泌量均低 于参照组,且皮肤弹性指数、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均低于 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42.50%(P <0.05)。结论 痤疮挑刺联合红光照射及美洲大蠊湿敷治疗老年 肛周反常性痤疮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皮肤生理参数,降低皮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 34(17):29-3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8
摘要:目的 探究红蓝光与皮肤管理辅助常规药物对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4年1月-2025年5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接受治疗的98例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红蓝光与皮肤管理辅助常规药物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GAGS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P <0.05);研究组治疗后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 后pH、透皮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红蓝光与皮肤管理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痤疮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 低GAGS评分,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5, 34(17):33-3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09
摘要:目的 探究窄谱强脉冲光超光子在痤疮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3年 12月-2024年1月于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组给予窄谱强脉冲光(DPL超光子)治疗,比较两组治 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 组的75.0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观察组治疗 后经皮水分流失量低于对照组,表皮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症状评分、瘙痒评分、皮损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窄谱强脉冲光超光子技术可有效提高痤疮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 皮肤状态,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 34(17):37-40.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中应用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瓣连续缝合埋线法对其术后泪膜 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 分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均为单 眼患病,患眼数各30眼)。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间断缝合法,观察组采用连续缝合埋线 法,比较两组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及泪膜破裂时间(BUT),以评估其术后泪膜 稳定性。结果 两组术后1周SIt、CFS、BUT较术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周SIt、CFS、BUT均 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SIt、CFS、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 胬肉术后应用连续缝合埋线法可更快稳定泪膜,能够早期快速缓解术后刺激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泪液分 泌量,促进术后眼表稳态恢复。
2025, 34(17):41-4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1
摘要:目的 分析内窥镜辅助下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对隆乳术患者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 取淄博美冠臣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2024年3月行隆乳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假体隆乳术,观察组实施内窥镜辅助下 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比较两组BREAST-Q评分、围术期指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 察组术后BREAST-Q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 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柔软度、乳房形态、假体边缘可见度、乳头乳晕 感觉、双上肢活动度、乳房下垂改善程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P <0.05)。结论 内窥镜辅助下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的应用效果确 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5, 34(17):45-4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2
摘要: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中应用无张力逐层缝合技术对其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4年1月-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开放手术的5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A组、B组,各26例。A组给予传统张力缝合,B组给予无张力逐层缝合,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 手术指标、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瘢痕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B组切口Ⅰ期愈合率为100.00%,高 于A组的84.62%(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切口 长度短于A组(P <0.05);B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A组的11.54%(P<0.05);B组术后1、3、 6个月V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评分、满意率均高于A组(P <0.05)。结论 在甲状腺开 放性手术患者中应用无张力逐层缝合技术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能够 改善切口瘢痕外观,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2025, 34(17):49-5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3
摘要:目的 分析益肾祛湿汤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对脱发改善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24年2月-2025年2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00例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非那雄胺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 肾祛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皮环境改善情况、脱发改善时间、脱发改善程度及新发生长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研究组治疗后 头屑、油腻和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脱发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治疗后脱发改善程度、新发生长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益肾祛湿汤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可有效提高临床效 果,缩短脱发改善时间,改善头皮环境,促进新发生长,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5, 34(17):53-5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4
摘要:目的 比较在面部年轻化微整形中应用三种再生材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 0 2 3年1月-2024年6月于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行面部年轻化微整形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填充材料 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聚双旋乳酸(PDLLA)治疗,B组采用羟基磷灰石钙(CaHA) 治疗,C组采用聚己内酯(PCL)微球治疗,比较三组皮肤弹性改善程度、皮肤质地、面部轮廓提升效果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皮肤弹性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皮肤弹性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皮肤光泽度、细腻度优于B组、C组(P<0.05);B组、C组光泽 度、细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皮肤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三组面部轮廓中重度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三种再生材料在 面部年轻化中均具有确切的临床价值,PDLLA擅长深度皮肤弹性改善与容积重建,CaHA在即刻填充与骨 性支撑中更优,PCL适合轻度瑕疵修饰与松垂提升,临床需基于患者衰老特征、治疗预期及材料特性进行 个体化选择。
2025, 34(17):57-60.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5
摘要:目的 探究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吡美莫司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4年 3月-12月常州市武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收治的68例颜面部再发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枸地氯雷他定+维生素E乳膏治疗,治疗组予以枸 地氯雷他定联合吡美莫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 量。结果 治疗组瘙痒、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 组(64.71%)(P <0.05);治疗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吡美莫司方案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 进展,缓解症状,优化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及疾病复发风险。
2025, 34(17):61-6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6
摘要:目的 探究在手部年轻化的治疗中应用透明质酸填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2月 苏州灵美东方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收治的200例拟行手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 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观察组应用透明质酸填充治疗,比较两组 手术年轻化改善情况、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部皮肤质量。结果 两组手部年轻化治疗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00%)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水分含量、细腻度、质地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透明质酸填充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手部衰老情况,且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采用透明质酸填充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治疗后手部皮肤质量更佳。
2025, 34(17):65-6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7
摘要:目的 探讨在色素痣治疗中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其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1月-2025年5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色素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行电离子激光治疗,观察组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临床 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4.00%)(P <0.05);观察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0.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色素痣治疗中应用二氧 化碳点阵激光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 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2025, 34(17):69-7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8
摘要: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联合大光斑低能量Nd:YAG激光对稳定期黄褐斑患者黄褐斑面积改善情况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5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科接受治疗的稳定期黄褐斑86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氨甲环酸治疗,研究组予以氨 甲环酸联合大光斑低能量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激素水平、红斑指数(EI)及黑素指数 (MI)、黄褐斑面积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 <0.05);研究 组治疗后MSH、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EI及M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大光斑低能量Nd:YAG激 光治疗黄褐斑具有协同作用,该联合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使红斑指数与黑素指数下降,缩 小黄褐斑面积。
2025, 34(17):73-7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19
摘要:目的 探讨在面部皮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就诊于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门诊的80例面部皮炎患者,以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综合疗法,试验组给予PRP联合中西医综合疗 法,比较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IGA评 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2.50%)高 于对照组(70.00%)(P<0.05);试验组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试验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面部皮炎患者治疗 中应用PRP联合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 生率,对于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良好。
2025, 34(17):77-80.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0
摘要: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对黄褐斑患者皮损面积及颜色改善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2月于东海县驼峰中心卫生院行黄褐斑治疗的64例患者,依据简单随机 化法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组予以血府逐瘀汤联 合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皮损面积及颜色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积分、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皮损面积及颜色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100.00%,优于对 照组的81.25%(P <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与脉冲激光联合治疗黄褐斑,有助于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 分,改善皮损颜色与面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美观满意度有所提升。
2025, 34(17):81-8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1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果酸联合微针导入重组贻贝粘蛋白创面敷料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PIH)的有效 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2月陆良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PIH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果酸联合微针导入重组胶原蛋白溶液治疗,观 察组采用果酸联合微针导入重组贻贝粘蛋白创面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整体肤质改善情况、VISIA皮肤 图像指标、皮肤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周后GA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VISI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 察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TEWL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 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联合微针导入重组贻贝粘蛋白可有效改善PIH, 淡化各色素亚型及伴随红斑,同时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85-8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睑内翻应用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我院2024年3月-2025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性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 研究组(20例)。对照组行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研究组行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两组眼部症状、眼表功 能、临床疗效、美学效果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OS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 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SIT、BUT、TMH、CF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0.00%)(P <0.05);研究组美学效果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应用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效 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眼表功能,减轻疾病症状,提升美学效果满意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2025, 34(17):89-9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3
摘要:目的 分析全切微创重睑术对重睑术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月12月 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重睑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重睑术,观察组予以全切微创重睑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患者满 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相比,全切微创重睑术的创伤较小,同时能够缩短 手术时间,且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93-97.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4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对接受重睑矫治患者愈合效果及重睑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4年1月-12月富平云想容医疗美容有限公司美容外科诊所收治的104例接受重睑成形术 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重睑术,试验组予以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愈合效果、重睑形态学指标、眼裂变化情况及美学满意 度。结果 试验组拆线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3、7 d肿胀、瘀青程 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术后30、90 d重睑线形态、重睑改善情况、左右眼对称性评分均 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90 d眼裂长度、眼裂倾斜度、眼裂角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 组重睑线形态、眼裂外观、左右对称性满意度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改良Park 法重睑成形术能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减轻早期肿胀、瘀青严重程度,改善重睑线形态及提高对称性,并协 同改善眼裂外观,提高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98-101.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5
摘要:目的 评估玻尿酸眉弓注射联合鼻部填充对中面部T区(眉弓-鼻根-鼻梁区域)光影美学及立 体度的改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5年1月于昆山灵美东方医疗美容诊所接受中面部T 区美学改善的78例受试者,根据注射方法不同分为A组(39例)与B组(39例)。A组采用玻尿酸鼻部填 充,B组采用玻尿酸眉弓注射联合鼻部填充,比较两组中面部T区客观指标、光影美学指标、满意度、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1、6个月眉弓高度、鼻根高度、鼻梁高度高于A组,额鼻角角度小于A组 (P <0.05);B组术后1、6个月眉鼻角光影对比度高于A组(P <0.05);B组满意度(94.87%)高于A组 (82.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玻尿酸鼻部填 充,玻尿酸眉弓注射联合鼻部填充可更好地提升中面部T区立体度,优化光影美学效果,提高满意度,且 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02-105.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6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对患者眼周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 0 2 4 年 1月-2025年1月于徐州心源美容医院接受重睑术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法重睑术,并于同期分别行不同内 眦矫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眦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内眦赘皮矫正术,比较两组眼周美观度、满意 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内眦间距低于对照组,睑裂长度及睑裂垂直高度均高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3.85%(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观察组内眦赘皮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内眦 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术后美容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眼部美学形态,有效缩短内眦间距、增大睑裂长度 与高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06-109.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7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上颌中切牙重度骨量不足(牙槽嵴宽度<3 mm)患者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的效 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北京丰台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上颌中切牙重度骨量不足患者,根 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 =24,患牙42颗)和观察组(n =36,患牙60颗)。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修 复,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牙龈退缩发生率及满意 度。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种植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骨高度变化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牙龈退缩发生率 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 75.00%(P <0.05)。结论 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上颌中切牙重度骨量不足的效果优于常规种植修复,能提 高种植成功率,更有效地维持骨高度稳定,同时有利于降低牙龈退缩发生率,符合患者的美学修复需求。
2025, 34(17):110-113.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8
摘要:目的 分析光固化树脂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修复效果及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 1月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的80例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采用光固化树脂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近远期成功率、前牙咀嚼 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修复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均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咀嚼效率及咀嚼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 传统复合树脂修复相比,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光固化树脂修复能够有效提升修复效果,提高近远期成功 率,改善前牙咀嚼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14-117.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29
摘要:目的 比较全瓷高嵌体与全瓷冠修复在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 12月就诊于苏州口腔医院的82例前磨牙根管治疗后患者,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患牙 均为48颗。A组给予全瓷高嵌体修复,B组给予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近期修复效果、远期修复 效果)、咀嚼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近期修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A组远期修复总有效率(95.83%)高于B组(83.33%)(P <0.05);A组修复后咀嚼效 率、咬合力均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B组(19.51%)(P<0.05);A组修 复后2年OHIP-14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前磨牙根管治疗后实施全瓷冠修复、全瓷高嵌体修复 的近期效果相当,但全瓷高嵌体修复的远期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更佳,能够有效改善咀嚼功能,有利于 提升患者的口腔相关生活质量水平。
2025, 34(17):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0
摘要:目的 探究超薄瓷贴面微创修复对前牙缺损患者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 1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医院接诊前牙缺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 组42例。对照组行树脂修复,研究组行超薄瓷贴面微创修复。比较两组美学效果、牙齿美观度、牙周指标。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口内及面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位置、形状、对称性、颜色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PLI、PPD、CAL及PAI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 前牙缺损患者实施超薄瓷贴面微创修复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提升牙齿美观度,实现良好的 美学效果。
2025, 34(17):122-125.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1
摘要:目的 研究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于苏州口腔医院 行口腔修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修复,试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修复 体完整、边缘适合、功能恢复良好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对美观度、舒适度及就诊体验 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 结论 相较于常规修复方法,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能够更有效提升修复体的综合质量,其制作的 修复体在完整性、边缘密合性及功能性方面表现更优,修复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2025, 34(17):126-129.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2
摘要:目的 分析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对前牙缺损患者牙周指标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数 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长沙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64例前牙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 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延期修复,试验组给予即刻修复,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美学效果、主观满意度和 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试验组修复后10个月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修复后1、2、4、10个月PES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主观满意度各项评 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试验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3.94%,组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牙缺损临床修复处理过程中,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对于 种植体留存情况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即刻修复美学效果更好,患者牙周健康情况和种植满意度更高。
2025, 34(17):130-133.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3
摘要:目的 分析硅橡胶导板对前牙美学修复患者前牙修复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 6月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00例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参照组(n =50)、研究组(n =50)。参照组采用传统复合树脂填充术,研究组采用硅橡胶导板, 比较两组前牙修复美观度、咬合力及咀嚼效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修复后6个月各 项前牙修复美观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0.0 5);研究组修复后6个月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优于 参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98.00%)高于参照组(86.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0%)低于参照组(16.00%)(P<0.05)。结论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采用硅橡胶导板能够有效提高临 床效果及前牙修复美观度,同时可提升咬合力及咀嚼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34-137.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4
摘要:目的 分析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第一医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7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 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分层填充术,B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比较两组牙体修复效果、临床疗效、 牙周指标、咀嚼功能。结果 B组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着色或变色、牙体表面缺损评分均低于A组 (P<0.05);B组治疗优良率(97.14%)高于A组(80.00%)(P<0.05);B组修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优 于A组(P<0.05);B组修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优于A组(P <0.05)。结论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 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的效果良好,可提升牙体修复质量及治疗优良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牙周指 标,有利于提升咀嚼效率,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2025, 34(17):138-141.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5
摘要:目的 探究即刻种植修复术对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体稳定性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62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延期种植修复术)与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修复术),各31例。比较两组种植体稳定 性、美学效果及满意度、龈乳头再生情况、牙槽骨吸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种植体稳定系数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粉色美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美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 察组修复后1年龈乳头高度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牙槽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 采用即刻种植修复术,不仅能够获得更佳的种植体稳定性和美学效果,促进龈乳头形态的再生,而且不会 增加牙槽骨吸收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 34(17):142-145.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6
摘要:目的 探讨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5年6月 于宜兴市中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前牙美容修复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 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比较两组美学效果、 牙周指标、治疗费用、诊疗次数、牙体预备量。结果 两组牙齿形态、色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观察组GI、SBI、PLI、PD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诊疗次数及牙 体预备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传统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美学效果相 当,但光固化复合树脂改善牙周指标方面效果更佳,还可减少牙体预备量,具有微创、经济、高效便捷等 优势,符合现代牙科治疗理念,值得临床应用。
2025, 34(17):146-149.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7
摘要:目的 分析在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中行微孔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其皮肤屏障功 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宁波市江北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3月-2025年3月收治的88例面部痤 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单一微孔点阵激光治疗, 研究组行微孔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皮肤屏障功能、ECCA评分及临床症状恢复时 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3、6周后皮肤油脂含量、皮肤含水量、表皮水分丢失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治疗3、6周后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结痂时间、水肿时间、瘢痕脱痂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采用微孔点阵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能有 效改善其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痤疮瘢痕严重程度,有利于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2025, 34(17):150-153.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38
摘要:目的 探讨对皮肤瘢痕患者选择医用重组胶原蛋白+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邯郸中 杰皮肤科门诊部有限公司2020年3月-2025年2月收治的103例皮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参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参照组予以CO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予以医用重组胶原蛋白+CO2 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修复优良率 (98.08%)高于参照组(84.3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 各项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选择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可提升修复效果,且修复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2025, 34(17):158-161.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导的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 展。本文围绕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深入探讨口腔材料学一流课程的建设策略与实践成效。通过反 向设计课程目标,紧密对接毕业要求与职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融入前沿知识并结合临床案例;创新教 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案例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成 果与能力提升。
2025, 34(17):162-16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1
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微课模式在医学美容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2024年6月-2025年6月医学美容专业的97例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不同分为对照组(n =48)与试验组 (n =49)。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批判性思维能 力、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教学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 验组教学后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带教方式、带 教内容及自我评价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教老师责任心满意度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翻转课堂+微课模式用于医学美容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 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同时提升其临床决策能力。
2025, 34(17):167-170.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2
摘要:目的 分析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BL)联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模式对皮 肤修复专业实习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江油市人民医院皮肤修 复专业实习医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CBL联合OSCE考核模式,比较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情况、OSCE考核情况、批判 性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结果 观察组实习结束时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 组实习结束时OSCE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实习结束时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实习结束时Mini-CEX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皮肤修复专科的临 床教学中,针对实习医学生采用CBL与OSCE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 临床操作熟练度,同时促进批判性思维与综合临床能力的发展。
2025, 34(17):171-17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3
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皮肤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 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5月-2025年4月行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98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皮肤美学效果满 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命质量、应对方式。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皮肤美学效果总满意率 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估问卷(FACT-B)各维度评分及积极应对评分均更 高,消极应对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其皮肤美学效果 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改变消极应对方式。
2025, 34(17):175-17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4
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美学需求导向下围术期护理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瘢痕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 取泰安市八十八医院2023年4月-2025年3月收治的70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皮肤美学需求导向下围术期护 理,比较两组瘢痕修复效果、瘢痕情况、生活质量、皮肤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 瘢痕修复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瘢痕瘙痒、疼痛、感觉异常及挛缩性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皮肤满意度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美学需求 导向下围术期护理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瘢痕修复效果、瘢痕瘙痒程度,且未增加不良 反应,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皮肤满意度。
2025, 34(17):179-182.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1月-2024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常规组 (2023年1月-12月)与聚焦组(2024年1月-12月),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聚焦组行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自我体象接受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 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聚焦组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干预后面对评分高于干预 前,且聚焦组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干预后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聚焦组低于常规组 (P <0.05);两组干预后BIR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聚焦组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 基于聚焦解决 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提升其自我体象接受程度,促使患者 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
2025, 34(17):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6
摘要:目的 分析分阶段防晒护理对皮肤激光美容术后痤疮患者瘢痕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皮肤科行皮肤激光美容术治疗的痤疮患者100例,依 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分阶段防晒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瘢痕改 善情况、创面转归时间、面部美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瘢痕改善情况优 于对照组(P <0 . 0 5);研究组干预后疼痛持续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红斑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P <0.05);研究组干预后面部美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P<0.05)。结论 在行皮肤激光美容术治疗的痤疮患者中,实施分阶段防晒护理支持,有助于提升 瘢痕修复效果,缩短创面转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面部美观度。
2025, 34(17):191-194.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8
摘要:创面愈合过程中,若成纤维细胞出现异常增殖且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会导致病理性瘢痕形 成。近年来研究证实,A型肉毒毒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对瘢痕周围组织张力、成纤维细胞增殖、 炎症因子释放、血管生成及瘢痕疼痛症状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同时其在瘢痕预防与治疗中也展现出积极 效果。基于此,本文就A型肉毒毒素调控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病理性 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 34(17):195-198. DOI: 10.3969/j.issn.1004-4949.2025.17.04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美的追求日益普遍,面部整形美容的需求也呈 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五官重塑、轮廓调整、年轻化治疗以及肤质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 深入理解求美者的心理特征,对于提升整体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 于建立更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也能更精准地评估手术适应证,从而为患者制定真正契合其需求的个性化 治疗方案。当前,整形美容人群的心理状态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内部因素包括体象障碍、特 殊人格特征、容貌焦虑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外部因素则涉及社交媒体的催化作用、多元化面部整形美容 信息等社会文化维度。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这些内外部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其在整形美容临床实践中的具体 表现,进而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可行的心理干预策略与个体化诊疗思路。